close
html模版時論-速食動搖國本 殃及子孫
醫院的美食街有速食店(本報資料照片) 全球最肥胖的地區在美屬薩摩亞,全島七十萬人口中有九四%體重過重(七五%屬肥胖),搭乘飛機甚至要依體重計費,造成這種奇特現象主要和移入美國式飲食習慣有關。世界衛生組織估計,全球成年人口有三五%過重,從一九八○年以來這個數字增加瞭一倍。過重者四四%有糖尿病的負擔,缺血性心臟病二三%,某些癌癥七至四一%不等。

世衛組織認為過重及肥胖(BMI值超過廿五過重,超過卅肥胖)的主要原因是常吃高熱量、高油脂食物,這當中速食即是造成過重及肥胖的元兇之一。紐西蘭奧克蘭大學最新研究報告更證實,常吃速食會增加罹患哮喘、濕疹、鼻病的機率,這項報告涵蓋廿年時間、一百個國傢及二百萬兒童的研究發現,一周三次或三次以上吃速食,青少年罹患上述疾病增加卅九%,在兒童則是廿七%。

臺灣過重及肥胖盛行率達卅八.四%,肥胖人口居亞洲之冠。兒童的肥胖率世界排名第十六,去年衛生署公佈過去十年間,二─十八歲兒童及青少年,體重過重及肥胖的比率由六%上升至廿五%。肥胖原因很多,常吃速食脫不瞭幹係,這是「國本」問題,當全球都在發起抵制速食運動及作各種立法限制之時,我們也該有所作為。

二○○六年世衛組織建議各國應限制針對兒童的速食廣告,法國、英國、瑞典、愛爾蘭等國是對廣告限制的先進國傢,例如法國的速食廣告下方都有醒目的健康警語。禁止或限制速食廣告對兒童肥胖的降低有明顯作用:加拿大魁北克省一九八○年起禁止針對兒童的食物廣告,研究顯示,這一措施使三─十一歲過重兒童降低十八%,十二─十八歲青少年降低十四%。

美國是連鎖速食業大本營,要全國立法限制速食業很不容易,但各州、地方從速食設立地區上著力,已經有不少成功阻擋速食店設立案例。在立法未臻完善的情況下,更根本的是從學校教育下手。當全世界都註意到學校、醫院或其他公共空間不宜有連鎖速食店設立時,臺灣似乎無動於衷,醫院的美食街有速食店(上圖,本報資料照片),許多大學也有速食店進駐。

除瞭廣告,連鎖速食另一武器是「上癮」,美國人每周吃速食比率有四四%,三次或三次以上有十四%,連歐巴馬總統都是愛好者。上癮憑藉的是美味,美味是心理的沉溺,更是生物上的沉溺,因為添加瞭許多化學物質,對我們的身體和大腦都會起變化。這些不明物質對人體是否有害,消費者有權知道。去年俄羅斯消費者團體在莫斯科向麥當勞提告,要求麥當勞公佈產品的化學成分,而不隻是熱量、蛋白質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而已。

反對速食,除健康理由外,較不為人知的是「食物主權」(食物在地化控制)的問題。連鎖速食在全世界通行無阻,但在南美洲玻利維亞踢到鐵板,二○○二年麥當勞關閉最後一間店,現在玻利維亞的漢堡王和SUBWAY也寥寥可數。玻國民眾喜歡傳統食物及其烹飪方式,他們認為一餐要以愛心來準備、料理,並有適當的烹飪時間完成。玻國將「食物主權」的概念入憲,並以相關法令配合施行。今年二月玻國總統莫拉斯在聯合國大會上譴責美國速食業,宣稱這些食物會「傷害人性」,並指控這些企業企圖控制全球的食物生產。玻利維亞堅持「食物主權」,很值得臺灣借鏡:速食的主要內容如配料、牛肉、麵包、馬鈴薯(薯條)等等,這些東西哪一項可以操之在我?這些飄洋過海而來的食物正一步步搶奪本地食物的地盤,如米食消費不斷地減少。

對於關係下一代健康的問題,我們總是說得多、做得少,直到五月底立法院初審通過《食品衛生管理法》修正案,才算見到曙光,修正案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對兒童餐促銷,不得附贈玩具;包括速食在內的「垃圾食物」廣告,也準備立法限制。這隻是第一步,因為連鎖速食業的行銷鋪天蓋地,如網路行銷、APP行銷,有辦法可管嗎?能制訂出像對香菸那樣規格的有效管制嗎?雖然如此,立法院的修正案是前瞻性的法案,立委諸公,不要屈服於利益團體的壓力,好好加油!(作者為民間學者)

(中國時報)



關鍵字:兒童


中時電子報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佈的文字、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。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,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台灣靜電機批發工廠|靜電機|靜電機推薦|靜電油煙處理機|靜電油煙處理機推薦完全瞭解,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:

請勿重覆刊登一樣的文章, 浴室除臭專家網-浴室除臭,浴室除臭推薦,浴室除臭方法,廁所除臭,廁所除臭推薦,廁所除臭方法或大意內容相同、類似的文章

請不要刊登與主題無相關之內容

發言涉及攻擊、侮辱、影射或其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、社會正義、國傢安全、政府法令之內容,本網站將會直接移除

請勿以發文、回文等方式,進行商業廣告、騷擾網友等行為,或是為特定網站、blog宣傳,一經發現,將會限制您的發言權限或者封鎖帳號

為避免留言系統變成發洩區和口水版,請勿轉貼新聞性文章、報導或相關連結

請勿提供軟體註冊碼等違反智慧財產權之uabank貸款專家|台中創業貸款|台中房屋貸款|台中企業貸款|台中汽車貸款資訊

禁止發表涉及他人隱私、含有個人對公眾人物之私評,且未經證實、未註明消息來源的網路八卦、不實謠言等

請確認發表或回覆的內容(圖片)未侵害到他人的著作權、商標、專利等權利;若因發表或回覆內容而產生的版權法律責任將由使用者自行承擔,不代表中時電子報的立場,請遵守相關法律規範


違反上述規定者,中時電子報有權刪除留言,或者直接封鎖帳號!請使用者在發言前,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,謝謝配合。

A786D2DF5EE2CB50
arrow
arrow

    nlx373l3n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